第22章 第 22 章(2 / 2)

同一时间,大同府的迁移队伍,在临时搭起来的帐篷里,蹲在地上捧着粗瓷大碗糊弄一下肚子,手里的粗麦大饼硬的比石头,碗里淅淅沥沥的几粒米,汤水清的可以当镜子。

同一时间,保定府,因为县令“胃疼”晕倒,告状暂停的五牛庄狗蛋等人,不得不找到县城一家最便宜的客栈,一群汉子挤在柴房里,大口用着家里婆娘做的窝窝头,期待明天县令病情好转,接了状子。

同一时间,紫禁城清宁宫,太皇太后,皇太后,和三位阁老的谈判正激烈。

太皇太后怒目而向,声音森冷森冷。

“三位阁老说,皇帝不缺银子花,我不认同。除了户部每月给的五万两,东厂做海贸赚的银子,三分之二交给国库,皇帝的私库只留三分之一。

这两个数字看似多,然而皇帝要养着东厂西厂锦衣卫,偌大的一个皇宫,一日三餐,吃喝拉撒,光宫人就四万。”

“三位阁老,你们家,每天开支多少”

三位阁老眉心一跳,知道太皇太后这是要拉人垫背,却又实在不能回答这个问题。

杨阁老只说“太皇太后明鉴。皇庄废除。张家土地清查,其他外戚家里的土地也会清查。只要国库有银子,自然会给皇上花用。一个月,从五万两改为十万两。”

杨阁老大退一步,皇太后心动,然而太皇太后的脸阴的可以做盖尸布。

“十万两皇帝的乾清宫一百五十年了,又闷又旧又腐朽,需要修缮。皇帝马上五岁进学,文华殿也要修缮。这皇宫,哪里不需要修缮普通百姓人家都知道过几年换新房子”

“凡事节俭。皇家为百姓表率,更要节俭。我和皇太后能忍就忍了,可不能委屈了皇帝”

杨阁老愤怒。

谢迁脑袋里全是杨阁老家里的讲究体面,不言不语。

蒋阁老出来打圆场“皇上要修缮房屋,户部自当给银子。这个银子,太皇太后不用担心。”

太皇太后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不阴不阳的一句“我是不担心。皇上性情刚硬,我啊,先把张家自己给摁住了,趁自己还活着,调教调教,百年后也安心闭眼。

就是不知道,有人能不能安心闭眼”

“哎吆吆”太皇太后根本不在乎杨阁老要杀人的浑身黑气,一副看好戏的样子,“家大业大,谁家里没有几个不成器的理解理解。哎呀,当家人难做啊,几位阁老辛苦了。这等将来啊,不一定皇帝改了性子。”

“哎吆吆,几位阁老,我这么说,我们皇帝的安全没有问题吧不会有人狗急跳墙吧”

皇太后心里惊涛骇浪,看一眼太皇太后,看一眼三位阁老,脑袋里全是儿子这些年遭遇的刺杀暗害。

三位阁老心里头恨的牙痒痒,还不能发作。眼见皇太后的眼神儿,好像他们今晚就去杀害皇上跪别的朱家人一般,只能“扑通”跪下。

“太皇太后此言诛心。有关于张家,臣等早有决定。此次动张家,只是遵循英宗皇帝和孙太后的例子,收回多出来的土地,退给百姓。其他不动。”

“张家乃是太皇太后的娘家,皇上的亲舅爷爷家,如何动得之所以要太皇太后押送建昌伯去刑部大牢,也是做一个表率样子。

建昌伯受小人欺瞒犯了法,自愿去刑部受审,是为浪子回头。张家损失部分土地,以留退路。太皇太后更是博得一个,铁面无私一心爱民的好名声。百姓拍手称道,皇上和皇家的名誉都没有受影响。”

皇太后目露怀疑,又觉得这样更好。毕竟大明以孝治国,她儿子真不好管到太皇太后的头上。

可是太皇太后完全不为所动,一张脸冷若冰霜,声音更是冷的刺骨“张家受不起三位阁老的好意。不就是大明土地兼并严重,阁老们大权在握要做青史留名的好名声,拿实力最弱的外戚开刀”

“大明的土地都在谁的手里谁的手里最多谁心里不清楚皇帝年幼,一心为大明,一口答应废除皇庄,可不代表皇家人好欺负”

太皇太后一字一句杀机弥漫“张家怎么动,你们说了不算,有我说了算张家的银子,我只给我的孙儿花”

寂静中,两方人谁也不让谁。

内阁的顾虑,不光是皇上和皇家的名誉,更有大明几方势力平衡,土地改革的有效、长久、重点,稳妥地进行等等等等。否则先皇当年为何容忍张家遗诏还是心软

可太皇太后就是要拖着他们,就是要狠狠地咬下来一口肉才解恨。

太皇太后一辈子任性,到老了,后悔了,也还是本性不改家国天下是什么我就只管自己的亲人

我的孙儿要打杀我的弟弟,那是我亲人之间的事情,和你们外人无关

张家的银子多,张家拿不住,那好,那银子就给我孙儿花。面子是我孙儿的,里子也要是我孙儿的

什么你去和太皇太后说边境军饷水师军备太皇太后去管你这个太皇太后一个深宫妇人,只要维护好和皇上的感情,那就是都好。

皇太后为了儿子将来手头不委屈,勇敢地站在婆婆这一方。

三位阁老满口锦绣文章满心大道理无从说起,只能继续和太皇太后讨价还价,重点,张家的事情,只能往好名声上做,不能碰一点灰。

说白了,还是那句话,大明土地兼并严重,好啊我知道啊。可凭什么挖我家的土地不挖你家的土地这天底下,两京一十三省的大明,巍巍峨峨一百五十年,也只有当年的太祖皇帝,和现在的皇上,一颗心以“天下为家”。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各凭本事吧。清宁宫里头,又开始一番唇枪舌战,最后实在决定不下谈不拢,只得派人去找徐景珩。

徐景珩正在和刘阁老对峙,有关于“不许吃饭”到今天还是明天的问题,听到“邀请”,留下一句“那就如刘阁老提议,明天开始吃饭吧。”人就不见,把刘阁老噎的差点撅过去。

刘阁老发现皇上和“八条鱼”玩蹴鞠,其他老师伴读们都跟着围观,自己悄悄地和王守仁询问“他和你说河套的事情了”

王守仁诚实地用眼神回答。

刘阁老就叹气“土地改革,皇庄杨阁老若是不能决断自家,不光太皇太后,就这小子就能把杨家流放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