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2 / 2)

太医说他康复差不多了,但他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初夏晒太阳他也不嫌弃热,在屋子里久了就需要盖毛毯,皇上对此非常明白,知道他不能操劳,不能受凉,不能熬夜,更要三餐按时吃饭。

皇上天天盯着指挥使用药用餐,皇上也没想到,原来指挥使还这么爱酒

皇上大度,把酒坛子送给文老先生后,安慰美美的指挥使“要太医说能喝酒再喝酒,很快哦。”

徐景珩的眼睛亮亮的,声音温柔宠溺“好。”皇上就开心起来,听他说完蜀王来信的事儿,拉着他一起看图纸。

图纸画的非常用心,徐景珩对住的地方没有什么要求,舒适放松就好,提笔略改动几个地方,顺便和皇上讲一讲风水八卦的小讲究,太阳下山,晚饭时间到。

皇上和徐景珩去吃饭,又想起酒的事儿。

皇上下午和工部画院的人商议,徐景珩这个院子怎么重新建造,五个好友,一个孩子,住在哪里拿图纸给他看,结果就看着他有大事的模样,一路跟来,发现他居然去酒窖偷喝酒

皇上气呼呼地瞪大眼睛,好奇“酒好喝啊”

“好,不好,个人爱好,个人口味。还关系到个人体质。因为美酒再好,不能喝,就不能勉强。有人喝酒后宿醉头疼胃疼,那就不能喝。有人喜欢烈酒,有人喜欢薄酒,有人会品酒,有人牛饮,酒和茶,有相通之处。”

“蜀王喜欢喝酒”

“喜欢。然酒量一般般。”

“蜀王要出仕做事,还是要出门游玩”

“出门游玩吧多年未见,想必变化不大”

“江湖好玩吗”

“江湖,是另外一群人的生活方式。江湖人一入江湖,和武人参军,文人一入仕途一般。”

“要朋友吗”

“朋友,可遇不可求。有则珍惜,无也不遗憾。朋友,和家人一样,也不一样。家人没有选择,朋友要谨慎选择。男儿郎的一生时光,做最梦想的事情,求最平和的缘分,过普通人的生活,足以。”

皇上模糊明白,只记在心里。皇上的性子天生霸道,小眉头一皱,转头看徐景珩。

“都要。”

最梦想的事情,最梦想、最平和的缘分,五岁的皇上都要。徐景珩听懂了,思考片刻,郑重地给予目光鼓励“好。”皇上眉眼弯弯,骄傲地笑。

皇上如今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了执着,他认为,他现在过得就是普通大明人的生活,不一样的普通大明人,不一样的普通。

皇上要做唐太宗,做世上最好的皇帝,也要世上最好的缘分。

一顿气氛忒奇怪,忒欢乐的晚饭过后,空气中美酒的香气还没散去,华灯初上、夜幕降临,个人自去洗漱,皇上在书房里,代替徐景珩给蜀王写回信。

“朱让栩,大明律规定凡以妻为妾者,杖一百。妻在,以妾为妻者,杖九十,并改正。若有妻更娶妻者,亦杖九十,离异。其民年四十以上无子者,方许娶妾。违者,笞四十

大明亲王,正妃次妃子外,纳妾十人;郡王如果二十五岁没有子嗣,可纳妾两人,如果三十岁没有子嗣,可再纳两人都江堰千里沃野归还朝廷,朕答应你,多十个妾室名额,徐景珩给你说情,朕也可以给你出门游玩之权”

这一代蜀王的名字叫朱让栩,皇上也记不清他哪一辈分,反正早就出五服了,直接喊名字。

杨慎到山西后,和庆成王好一通唱念俱佳的痛苦流涕,哭得天地落泪,万人同悲,哭得四川人都心疼皇上有情有义,都夸庆成王明事理这是土地方面。

俸禄方面,杨慎按照大明律,蜀王的那些,不是正经妻妾出生的儿子女儿,统统不算正经宗室子弟,没有支取俸禄权利。皇上看在他主动退回土地的份儿上,特例多给十个妾室名额,重点备注特例名额不世袭。

皇上要釜底抽薪,你们不是要不停地生小娃娃吗生正经妻妾生的,朝廷给养,其他女子生的,你们自己养。

皇上非常英明,暂时都不砍脑袋,不抄家,谁犯错就给降一级,比如从亲王降到郡王啥的。

徐景珩站在一边看着,肚子里笑得肠子打结。要不人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大明第一才子杨慎,那就一个流氓,有文化的流氓。

流氓杨慎发来奏折;“皇上,臣的提议,是臣在民间考察半个月后,深思熟虑的方法。老百姓说天天儿的,在外头看到哪家女子好看好生养,香的臭的都朝家里扒拉,老百姓天天骂跟八辈子没有媳妇一般”

皇上听完,一点儿也没觉得宗室丢他人啥的,直接吩咐杨慎,宗室亲王胆敢强抢民女民男,按照大明律降级。

五岁大明皇上朱载垣,就是这样一个实在人儿,有功赏,有错罚。

此时此刻,皇上给蜀王朱让栩写完回信,自己拿蜡烛封好,准备明儿寄出去。一回头,想起来一个问题“徐景珩,杨慎说香的臭的,是什么臭烘烘的,宗室们也喜欢”

面不改色徐景珩“皇上,世人没有完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长相和体质,乃至体味。有的人鼻梁塌,有的人眼睛小,有的人体质好,有的人体质差,有的人身上有狐臭”

“我们看一个人,用一个人,要看他的人品、天赋、性情、修养、经历、出身也要看他在做什么,即将做什么,能做什么但是,个人目的不同,选择不同。”

皇上表示明白,宗室只要好看好生养的,体味方面不要求,人品天赋等等更不要求。

皇上今儿要和徐景珩一起沐浴,休息的时候,还特意跑到铜镜前,看看自己的鼻梁眼睛,伸胳膊闻闻自己的体味折腾完自己,凑到指挥使的身边,上看下看左看右看,伸小鼻子闻一闻

指挥使状若随意地道“臣身上都是药味,太医说药可以断”

皇上立即瞪大眼睛“可以断,不是能断。”

“皇上言之有理。”

皇上小胸膛一挺,没有理也理直气壮。

六月初八,天气晴好。马蹄子踢嗒踢嗒,皇上的信件快马加鞭地送到四川。皇上和指挥使,带着他的金刚鹦鹉逛大街,拎着斗鸡去斗鸡场比斗,一个上午玩得好不开怀。

气得内阁谢阁老和蒋阁老等等一干老臣,怒火中烧地找到魏国公,重点,皇上这样属于玩物丧志,不对;指挥使这样是溺爱不是宠爱,更不对,布拉布拉。

魏国公嘴上打着哈哈,心里直吐糟,皇上七八天出去玩一趟,这都要念叨要他说,等皇上再大点儿,吃喝嫖赌都要玩一玩,玩过了,才不会再好奇,再沉迷。

幸亏魏国公这话没说出来,大臣们的思维,自己可以养妾室,名额不够当婢女养女;逛青楼,那是风流,玩香品茶爱古董听戏就皇上不行,皇上要做万民表率

皇上自然不知道大臣们的想法,回来午休用膳,和画院、工院的人商定图纸,因为街上人的议论,想起来他还有一件大事没办。

话说三月份的有一天,皇上带着出门买回来的礼物,回去紫禁城孝顺祖母和亲娘

太皇太后很是提议道“祖母收到南京魏国公夫人的礼物,得知魏国公夫人很是想念徐景珩,想要他回家一趟。至少娶个媳妇儿,家里有个人知冷知热的,有个人照顾。”

皇上没听大明白。皇太后接着“娘也想着,徐景珩要是成亲,给皇上生一个小弟弟小妹妹,那得多美啊。皇帝一定喜欢。”

皇上一听,小弟弟小妹妹眼睛瞪大,溜儿圆。

皇上在宫里长大,宫里除了宫人就是大臣,就知道这大明,除了祖母和娘,都是他的子民。出宫后,见到很多一家人一起,很多很多人,姐姐妹妹,哥哥弟弟,爷爷奶奶叔叔伯伯姑姑

皇上想他爹,当然也偶尔想要一个自己的姐弟兄妹。

只幸好皇上天生的心大,更心高。他就喜欢和徐景珩一起玩耍,就对徐景珩另眼相看,身边汇聚的人,也都是鬼才、大才,都忠心耿耿的。对于这些普通人之间的情感,倒也没有和他爹当年一般苦苦寻觅,上下折腾。

皇上不在意,徐景珩更不想引得他觉得孤单。可是亲娘一说出来,他立马上心。

“弟弟妹妹和徐景珩一样美的弟弟妹妹”皇上小身板坐直,小胖脸严肃,顿觉这是大事弟弟妹妹好,朕要弟弟妹妹。

皇上满眼疑问,皇上想要,可又不明白,怎么才能有弟弟妹妹“祖母,娘,朱载垣要弟弟妹妹。”

太皇太后一看,有门儿,赶紧的“魏国公夫人说,徐景珩之前在山上,姻缘耽搁。如今下山,那正好娶妻生子。祖母觉得在理儿。”

皇太后补充“皇上,徐景珩在山上的时候,这姻缘一直耽搁着,如今下山,正该娶妻。娶了妻妾,皇上就有弟弟妹妹。和指挥使一样好看的弟弟妹妹哦。”

皇上“”皇上张大嘴巴,第一反应和徐景珩一样美的弟弟妹妹,要。

当天晚上,皇上做梦都是胖嘟嘟的弟弟妹妹围着他。第二天起来,还是弟弟妹妹。弟弟一定和朕一样美一样聪明,妹妹一定和民间女子怀里的小女娃娃一般,白白软软的,香香的,脸蛋儿红红的

弟弟一定喜欢读书练武。妹妹每天穿得亮闪闪,喜欢在额头抹着一点朱砂,头上戴花花朵朵,和亲娘祖母一样环佩叮当

弟弟妹妹和朕一起玩耍,和朕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踢球

朕的弟弟妹妹

皇上梦想着,美美的小弟弟小妹妹,追着他喊“哥哥,哥哥。”可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都说,要找机会和指挥使提出来,指挥使在山上学道时间长,还没适应普通人的生活

皇上就记在心里,哪知道,祭天、指挥使闭关、大明下大雨,指挥使重伤,一系列事情下来,皇上都要忘记这个事情。

弟弟妹妹皇上记得男子要娶媳妇,才能生小娃娃,娶媳妇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上就去找魏国公,魏国公不好和皇上直接说原因,吞吞吐吐的“皇上,他在山上,可能有心上人,哎臣做父亲的不好管。”

皇上就问“心上人是什么”

“就是想娶还没娶的姑娘。”魏国公搓着手,一副很为难的样子“他出门游历很多年,估计不适合家里贤惠的大家闺秀。臣也不明白,臣也不确定,臣正要和文老先生他们问一问。”

皇上一听,大眼睛一亮,皇上早就对指挥使的过去好奇,当即一拍胸膛“朕和国公一起去问。”

这头,皇上、魏国公,锦衣卫的侍卫们,张佐等等宫人们,皇上的老师伴读玩伴们,宅院里的下人们、指挥使的好友们都闻讯赶来,连同几个工部画院户部的人,在一个夏雨绵绵的午后,一起围住文老先生。

文老先生特有民间茶馆说书人的范儿,酒葫芦一举一口美酒,端坐书桌后面,绘声绘色地开讲,众人听得嘴巴张大眼睛瞪大,“哇哇哇”的惊呼声不停。

那头,蜀王朱让栩收到皇上的回信,蜀王朱让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杨慎在山西折腾庆成王那头猪,他知道,他只不管,反正他是不会,男男女女的,纳妾七八十个就为了生儿子。

蜀王震惊,一是,徐景珩任由皇上做主这件事情的态度难道徐景珩真的一心休养,不问政务二是,皇上直接提出来都江堰附近的千里沃野,良田万顷。

最震惊的是,皇上的“赏赐”纳妾名额多十个他不需要出门游玩的权利,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徐景珩当年徐景珩来到四川,他们一起喝酒骑马游玩的时光,距离他太过遥远了,他已经三十多了,他已经不再有梦想,他已经忘记自己当初的模样

可他也不知道怎么了,一双手捧着信件,哆哆嗦嗦的发抖。

他唯有喝酒,没日没夜地喝酒,一坛一坛地喝酒。

兴王、楚王、周王都给他来信,他看都不看。庆成王和他来信哭诉说,二十个侍妾,不知道选哪个好,他只痴痴地笑。

庆成王这样的人,活的多简单这样不好吗这样多好多少大明人羡慕他们的出身,一出生就锦衣玉食,一出生就身份地位名利富贵什么都有

“假的假的”蜀王醉醺醺的嚷嚷,手里的空酒坛子扔出去,掉在青砖地面上“砰”的一声,他“呵呵”笑着,东倒西歪地走两步,两眼直直的,又捧起来一个酒坛子朝喉咙里灌酒。

大明宗室大明宗室蜀王披头散发,仰天大笑,笑声凄厉孤独,和他的人生一样,苍白无色。

生下来的那天,就是注定的死亡。这才是大明宗室蜀王的事儿,隐约传到其他宗室王爷那里,有的人和庆成王一样无法理解,有的人和蜀王一样醉酒。

日复一日的生活在这个牢笼里,不是死亡是什么人生还有什么趣儿普通老百姓可以逃亡,可以入山为寇他们什么也不能做。等了一百五十年等来大明户籍改革,普通老百姓可以梦想去南海看看,去游玩运河,他们能做什么

勋贵外戚们,心有戚戚焉,对比其他人,多多少少理解一些,然后就更庆幸,他们遇到好皇上,他们可以有一番作为,而不是之前那般,只能遛鸟斗鸡做纨绔

皇上隐约听一耳朵,只等蜀王的回信。然而六月十五,皇上在豹房寝殿午休醒来,看到脖子上的红石头不停地跳,脑海里还有一个粗哑苍老的声音,不停在喊他。

“载垣,莫怕。我是大明太祖,你的老祖宗。你告诉老祖宗,你可是,朱棣的子孙你不是朱允炆的子孙”

皇上揉揉眼睛,低头看向脖子,大明太祖

皇上还没反应过来,那个声音又响起,好似生怕吓到他一般“莫怕,莫怕。老祖宗不是要吓唬你,老祖宗在你的红石头里,鬼鬼的状态。里面还有老祖宗的一些个同乡”这个鬼魂似乎不知道开口,只会说“莫怕,老祖宗不是坏人,没骗你”

还说,“你不需要开口,只要想一想,想告诉老祖宗,老祖宗就能听到。”

皇上觉得惊奇。这真是太祖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