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第 68 章(2 / 2)

文老先生摇着扇子,叹气“果然是风采照人徐公子。”

红衣侠摇头“皇上,你将来长成徐公子这样,可怎么好”

皇上自信且自恋“朕和徐景珩都是大明好儿郎”

众人“”

众人没法说,长得太好,那就跟“怀璧之罪”一般,爱美的人趋之若鹜,哪管你是不是好儿郎恨不得你不是好儿郎。

皇上小孩子自然不懂,出来宅子,一边踢球一边呱呱“西洋人的宝石切割,和大明的不一样。大明的玉石是软的,钻石是硬的。大明没有切割经验,红绿宝石都是整个天然的形状。徐景珩,钻石可以用来切割哦。”

徐景珩接过来皇上的鸡框,拎在手上“是不是用钻石切割钻石此法好。”

“以前的宝石,都是大颗大颗,纯天然形状。张佐说,大明的宝石业将进入新的时期。因为有了切割工艺。碎宝石用处不大,都拿来给衣服镶边儿。”

“好主意。”

“大颗亮亮的好看。”

爱美皇上,小球上也有碎钻,皇上把小球在身上从头到脚转一圈,没有落地,完美。几句话的功夫,到大街上,满大街的人围观,真真是车果盈车、看杀卫玠。

早春的北京城,满大街的颜色绚丽,男子们奇装异服各花心思,斗鸡、鹦鹉、画眉齐齐露面。女子们一身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姣姣,罗衫叶叶绣重重、眉黛夺得萱草色

可都没有这两个的大胆装扮引人注目。

偏偏皇上心大,越多人喜欢他越欢喜,那炫耀的小样儿,满大街的人,服气

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看一眼自己的蓝色衣服,看一眼那小哥哥的一身桃红,和自己爹爹喊着“要”。他爹看看胖儿子的黑面堂,怎么办这是遗传

有个同样一身桃红色,用黑、白、灰冲淡艳色的年轻人,捶足顿胸不是艳色不能穿全,而是自个儿长得不够艳,撑不住

外面长袍、里面上衫下裤、鞋袜帽子腰带都是同色系,皇上和指挥使来到城西的斗鸡坑,参与斗鸡的人不看斗鸡看他俩。

上万人行注目礼,皇上可算是完美达到今儿的所有目的,得意地笑,得意地笑。听到众人说徐景珩“一身粉紫也是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更是得意的找不到东西南北。

徐景珩在一张躺椅上坐下来,用一口酒,看着洋洋得意的小孩子,眼神宠溺。

红石头里的鬼鬼们一起起哄“指挥使你这张祸国映民的脸,你看看大小姑娘们脸红的”皇上一转头,对在场的姐姐姨姨忒友好地笑万一有个合适的好女子,朱载垣就有弟弟妹妹

满怀梦想皇上,从鸡框里放出来他的斗鸡小白,开始打比赛。斗鸡比赛完,去和小孩子们玩蹴鞠,就感觉自己和春光一起明媚,和春花一起烂漫,春风拂面,皇上也是小春风一缕

中午回来,一数银票,两万两变十万两,眉开眼笑地乐“徐景珩,朱载垣赚银子。”

徐景珩失笑“皇上棒棒。”

余庆端着参汤进来,也笑“皇上前几次出宫,北京城的小儿郎都为了穿飘飘鞋,可劲儿练习功夫,还为了穿桃红柳绿天蓝,可劲儿美白。明儿不知道又穿什么”

皇上接过来参汤试试温度,端过来,看着徐景珩一口气喝完,满意“红色好看。紫禁城朱红的宫墙,非壮丽无以重威,大明的官服,非紫气不能形容。”

“是极是极。臣听西班牙人说,大明的红色,鲜活得让人看到第一眼就心跳加速。这都是太祖皇帝的功劳。”

皇上也“是极是极”,还说“太祖皇帝聪明。”

太祖皇帝噎住他那么多的文治武功,在这赖皮子孙的心里,就因为选衣服聪明。徐景珩领着皇上洗漱,红石头里面的鬼鬼一起笑话太祖皇帝。

“老朱你看你折腾理学折腾的,叫朱载垣穿粉色,明儿大明儿郎都穿粉色。”

太祖皇帝气得失去理智“粉色哪里不好大明好儿郎,穿粉丝也一身男子气概。”鬼鬼们更笑话他,有本事你也穿粉,气得太祖皇帝和他们打成一团。

蹲墙角的一伙儿鬼鬼吸吸鼻子,谁也不敢吱声。每天被抽鞋底唐玄宗满心怀念“大唐遍地榴花染舞裙”被他亲爹亲爷爷一起抽鞋底。

皇上看着鬼鬼们的闹腾,刷完牙腾出来嘴巴,也有问题“为什么大唐人跳舞好看为什么好儿郎不穿粉”

“大唐人骄傲地展现人体的美,双臂向太阳伸展,双腿和骏马一般跳跃。

颜色时代的变迁充满幽默,也是轮回。每一个朝代,一开始都很穷,家家户户节俭过日子,顾不上穿衣打扮。到盛时,女子穿男子的颜色,男子穿女子的颜色,什么规矩说法都无需顾忌。”

皇上小小的惊讶。

“我知道,是因为大唐女子大脚,能跳起来。那现在到了啊”

“差不多。”

“那大唐盛大的时候,女子穿胡服骑马玩马球,大明的女子小脚多,不能穿男装骑马,不能骑马,少了多少乐趣儿”

“有道理。皇上想要大明的女子长大脚,有点难办。”

皇上小鼻子皱皱,下人给他脱衣服,他拉着徐景珩在池子里游两个来回,沐浴,换一身亵衣亵裤,临睡前还问唐高祖“大唐女子为什么喜欢长大脚”问的唐高祖、所有鬼鬼们一起咳嗽。

小孩子嘛,养的无拘无束,骄纵的要捅破天,想穿什么穿什么,什么好看喜欢什么,宝石就要大颗的、亮亮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小孩子单纯的只是喜欢那份儿美,希望全大明人都美美。

奈何在一个脚上拧巴住了。

小脚,不能种地,不能骑马,不能打马球,踢蹴鞠也是拘束得很,不能有大动作皇上作为一个,恨不得自己的脚长大长大,一脚踏尽大明的有梦想的小孩子,特想不通,为什么女子喜欢长小脚

可这要他们怎么说汉唐皇帝笑话大宋男儿没有志气,大宋皇帝笑话他们关系混乱,私德不修

皇上听半天,没有头绪。

“女子奇怪啊。徐景珩。朕要大明女子长大脚,骑马打架,和兔子赛跑。”皇上鼓着腮帮子,志气冲云霄没有合适的好女子,朕自己培养

难得徐景珩定力高,还煞有介事地附和“一朝一代,兴兴亡亡,男子不以为羞,反而女子的脚越来越小,愧煞先人天地,何来道理”

皇上难得听到徐景珩骂人,眉眼弯弯地学文老先生说书。

“历史一段一段,扰得小老百姓不得安生。可是有朱载垣啊。朱载垣要大明好儿女,骑最快的马,喝最烈的酒,看最美的人儿,管他一朝兴,一朝亡”

皇上说着话尾音长长,胖胳膊挥舞,明明眉眼困倦,却还是一副自由、饱满,郁郁葱葱的小样儿。一干鬼鬼们实在说不出来打击他的话。

太祖皇帝猛地咳嗽再咳嗽,皇上装听不到。

皇上和徐景珩午休。红石头里的鬼鬼们,汉唐魏晋南北朝的皇帝,一起嘲笑宋朝的皇帝

你看你们,男子打仗打不赢,就要女子长小脚,你们羞不羞羞不羞深山大脖子不以为丑,反而笑话细脖子丑,愧煞先人天地

宋朝皇帝们气啊。太祖皇帝也气啊。女儿经上说“为什事,裹了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洪武十六年的衮冕制度规定“命妇复杂繁盛冠饰和缠足。”其中的原因,如何说

更可气的是徐景珩,乱七八糟的教导小孩子

徐景珩哪里管他们的“亡中兴,兴中亡”午休起来,领着皇上一身“淡系孔雀色”的衣裳,带着皇上出宫去看匠户。

大明的匠户,来源很久。乃是沿袭元朝一些制度中的匠户制度,工匠、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要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还要受文官、工头层层管制盘剥

天顺十年,工匠逃亡多达三万八千余人。朝廷一方面设法招抚,一方面将逃亡匠户发往卫所充军,知情不举者亦充军。

成化二十一年,朝廷被迫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

一百五十年来,大明的工匠怠工、隐冒、逃亡等等手段层出不穷

皇上跟着徐景珩走访一家家作坊,看着木匠家的老匠户埋头干活的专心安宁,打从心眼里微笑。皇上知道那种,全副身心都融入一个榫卯里的感情。

可皇上听着工头的大声呵斥声,感受年轻匠户们身上的戾气躁气,不同于满朝文武的戾气躁气,小胖脸皱巴成团。

“徐景珩,官员涨俸禄,商者大变革,农户们有土地改革,我能为匠人们做什么”

“有。”

“直接规定轮班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

“若废除匠户银,也就是废除匠籍,统一归于民籍,则要收取丁银等湖广土地改革,新税法稳定实施后,可试着将匠银摊入田亩,统一收取。”

皇上抬头看蓝天,天空高远,皇上的小胖脸上,和徐景珩一样的安静。

皇上长大了,不是闹起来哭鼻子,生气,也不是为了练功杜绝感情的狠绝。

皇上在布庄里,和见猎心喜的织染工匠描述孔雀色的美丽,和孔雀翎一样神秘、梦幻、遥不可攀、尊贵的色彩,蓝色,绿色一起渲染的,属于梦想的沉淀、重塑、创造,却又融合于自然,和谐于天地。

在酒庄里,看看酒曲,跟着徐景珩学闻香知酒,了解大明从不禁酒的原因过程。

在首饰店里给祖母和娘买礼物,店掌柜说因为朝廷涨商税,所有金玉首饰都涨价,皇上嘴巴张得老大,当时也没生气。

第二天,三月初一大朝会,皇上听完内阁六部九卿的上奏,和满朝臣工提出来轮班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有户部商议如何征银。

沉默。

但没有人反对。

皇上“朕昨儿出去逛街,物价上涨。商家说因为商税上涨,大明的商税涨了多少”

户部尚书赶紧出列“回皇上,大明商税没有上涨几文。小家庭作坊的商税只上涨十文,然废除一些其他巧立名利的税赋,实际没涨。

大作坊,大商家,商税上涨,涨幅多一些,但朝廷给予更多的经商机会,并不影响到最终物价。且新规定是在七月后实施。”

皇上的目光冷酷无情“朕并不想打杀商者。大明的经济发展需要商者,要的不是盘剥百姓,将罪名儿扣在朝廷头上的商者。”

皇上的目光安静、平和“朝廷刚刚惩罚一批贪官,老百姓都说朝廷好,都说朕好。朕愧疚。

贪官是怎么来的贪官的银子哪里来的那本来就属于国库的银子,那是民脂民膏朕也和诸位一样,一副有了意外之财的惊喜,丢人忒丢人”

“加商税的方法很好。以后哪个不乖乖,就去查税。大商户,谁敢拍着胸脯说,从不偷税漏税,朕给他送锦旗

朕不想和之前一样抑商。但,交税,是每一个商者,在从商之前,必须接受的代价每一个立志做大商人的商者,都要明白,他是一个大明人”

每一个立志做大商人的商者,都要明白,他是一个大明人是大明人供养出来你,是大明人的血汗钱,不是你凭空变出来的银子

皇上的小奶音响起奉天大殿,动了真火。

最要满朝文武心惊的是“穷着修身齐家、达者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关系每一个大明人,如果大明的商人没有这份胸襟,朕要问,大明的商者,除去依靠各种关系、投机倒把,还有几分真本事”

朝堂上的几百人,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们作为士族看不起农工商。可人讲究身份地位,人也讲究感情和气节,要不老百姓说“负心薄幸读书人,仗义最是屠狗辈”别说你是身价百万两银子的商人,就算你是街头要犯的,你也是一个大明人这是一般人的道德认知。

可皇上说,交税,是每一个从商的人,必须有的认知。商人付出当然有。但,是朝廷耗费巨资肃清海路,经营港口,维护各条官道、地方治安不交税,你要做什么

群臣想说,一些大商户在救灾的时候,都有捐助,说不出来。那些捐助,名头好听,真正出大力气的,是国库。

皇上好似听到他们的心里话一般,浑身的肃杀中,多了一份凝重“户部和工部整理历朝历代的救灾经验,以后大明的灾情,水灾、旱灾、蝗虫灾害等等,更快速有效救助。

类似宁王叛乱初期地方瞒报,灾荒初期地方瞒报,朝廷喊没有银子牵扯到任何人,严惩不贷”

“朕不相信,撸下去一串,大明的官儿,就没有人做了。不想好好做官,都回家种地。”

满朝的几百人,一起跪下诉说忠心。皇上面无表情。

皇上本要给予商者更多的自由和机遇,大发展大明经济,哪知道还没开始,商者就给他扣上一顶好帽子。隋文帝唱大戏“哎呦呦,皇上,你可别学老朱呀查抄沈万三,哎吆吆,这手段哎呀呀”

皇上不服气“朕不学。谁欠了国库的税,该捐助的时候不站出来,朕要他跑到天涯海角,银子也跑不了。”

小眉头冷厉,一看就是动了杀心。

鬼鬼们都不吱声。太祖皇帝没想到,他当年制定的户籍制度,重农抑商引发这么多问题,愧疚难安。宋太祖安慰他“大宋不打压商者,可你看,最后如何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昙花一现”

太祖皇帝更难受“大宋至少富裕过,大明”

太祖皇帝心疼子孙朱载垣,也心疼大明的老百姓。大明人,因为他的规定,一百五十年了,才知道吃饱肚子,尝到富裕的滋味儿。

“大唐建国,到开元盛世,也不到一百年”大明太祖越说越难过,“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李隆基说得对,大唐开放、包容、强大;大明人,苦了一百五十年,都不知道享受的滋味儿”

唐高祖安慰道“老朱也别太担心,这不是越来越好了吗我们都相信,大明将来一定能比汉唐还好。”大明太祖就更心疼朱载垣。

大明皇帝朱载垣,临下朝的时候,还有一个吩咐“大明的女子,最好不要长小脚。朕知道她们喜欢小脚,但小脚不能骑马,不能种地,不能打架,碍吃碍喝,碍穿碍戴碍做活儿。

朕思考,她们长小脚,从来不知道骑马的快乐,属于自得其乐,你们要教导。”

顿了顿,满满的小儿赤子之心,“大明的女子,即使不能和大唐女子的胖气比,也不能太瘦。要胖才有力气。大明有粮食。”

皇上以为女子们喜欢小脚,瘦巴巴的,是没有粮食吃。满朝文武齐齐呆滞。

天了噜,皇上喜欢大脚女子,皇上将来怎么娶媳妇儿

满朝文武的第二个反应放脚,放脚。至少将来皇上说,他就喜欢大脚的,大明要有不是

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