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与有荣焉地笑“崖柏树根其实是一种香料。宋朝吴悮的丹房须知中有记载,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地域、不同生长年限崖柏的品质天差地别。目前知道的,四川崖柏最合适做酒杯。”
“一些年轻人追求形式,有了崖柏树根杯,就去做沉香杯。我们这个岁数就知道了,喝酒,看心情,看和谁一起喝。”
文老先生豪迈大笑“对极对极。”
两个人慢悠悠地品酒,皇上和徐景珩午休,内阁谢阁老等人,因为皇上的决定忙乎宗室的事情,忙翻了天。
无他,光是湖广的土地,一亩一亩地丈量出来,这就是天大的事情。这可不光是宗室,还关乎世家、文臣武将所有人。
桂萼又想起他的那封上书,在家里癫狂大笑桂萼以为,他的那封上书,这辈子也没有实现的机会,一亩一亩地丈量土地,这要得罪多少人可是,皇上就要办了。
兴王和楚王自知保不住那么多土地,干脆点一把火,要激起来皇上和文武大臣世家的矛盾,皇上一点儿也不在乎。
之前因为皇上清查张国舅的亲友们,一些官员贬的贬,降的降,桂萼从宣府大同回来后,有功,从礼部侍郎升到都察院的副都御史,左右老御史都临近退休,他是板上钉钉的继任人,可谓是位高权重,前途无量。
都御史,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朝廷官员委任,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奉敕内地,拊循外地,权力之大,远非历朝可比。
当然事情也繁重。历朝历代的言官御史,地位本就高,大明发展到高峰。
桂萼也知道,他的地位目前非常危险。那些人,暂时不过是捧着他,等着他出错,好一下“打死”他。
桂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不能乱。他在书房走来走去,转了好几圈,心里头还是乱,干脆出来书房到院子里转圈。
院子很小,只有一口井,一颗老花椒树,一只老狗趴在地上伸舌头。桂萼的家位于城西的一个二等巷子,一个二进的小院子,略破败,就这,还是花了所有积蓄的两千两银子买的。
桂萼出身低,为官多年不知道变通,贪污不会,为人更差,一些同僚们默认的潜规则银子他也没有,还要补贴族里的穷困人家,导致他夫人再会过日子,也还是紧巴巴的,前些日子刚强制桂萼答应,安排家族里的人去皇上开办的作坊做工。
桂萼在院子里转了好几圈,一抬头,去绣房问纺线的夫人“家里可有酒”
他夫人停下来织机,犹豫片刻“有几坛子。族里一个年轻人善于酿酒,自己酿的送来,我看着好,听他说要开一个酒坊,就给五百两银子算份子。”
桂萼一愣,知道这五百两银子乃是夫人的嫁妆,一时心生惭愧,满脸通红地给夫人抱拳作揖“夫人操持家里辛苦,桂萼感谢之。”
桂萼夫人忙不迭地起身避开,一抬头,眼圈就红了。
“老爷在外头辛苦,妾帮不上什么,家里的事情,都是妾的本分。老爷这般,是要折煞妾身”
桂萼知道自己孟浪,轻轻咳嗽一声“夫人且准备一坛好酒,几道好菜,为夫明天休沐,宴请一个同僚。”
桂萼夫人一听老爷终于有同僚要宴请,欢喜得眼泪出来“老爷尽管放心。妾一切都给准备好。”
桂萼要宴请的谁自然是户部侍郎张璁。皇上亲笔批复兴王和楚王的上书,老百姓感叹皇上的英明大度,宗室的情意;章怀秀等人注意到,这个事情对宗室的影响。
朝堂上的正经官员更关注的是,湖广这般完全彻底的土地改革。
这是九个边镇的土地改革,山西的土地改革,都达不到的彻底和完全。一亩一亩地丈量土地,这真的是要翻天,这关乎到湖广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文臣们,读书人。
张璁主持土地改革,一开始采取中庸之道,后来桂萼冲上来,皇上一句话放弃皇庄,京畿地区的土地改革进入一个阶段。
但是张璁也不敢去想,一亩一亩地,丈量京畿土地。
这就好比,人无完人,一样的道理。谁吃饭喝水没有五谷轮回都是肉做的大俗人,真要查,这大明,从上到下,有几个是真干净从官员到士绅,从世家到大户,谁手里的土地来源绝对正路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发。土地作为华夏人最大的财富,生产出来的粮食,和它们沾染的血泪汗一样多。
张璁收到桂萼的请帖,长长地叹一口气。他们两个,终于要碰面。也罢,该来的,总要来。
张璁知道桂萼的家境,去赴宴,还自己带上两坛好酒。
三杯酒下肚,话题打开。
“张侍郎这酒好。我喝酒这么多年,就一点心得,论起来这酒文化繁荣的时代有很多,唐朝算是一个,宋朝也绝对排得上号。但要说真正热爱喝酒的,还是我们大明。”
“桂御史这话对极。历朝历代,就属我们大明的老百姓最富裕,日子过得最好。那民间的老百姓都说,我们的皇家那么穷都肆无忌惮地喝酒,我们也要喝。”
桂萼唱“闻一闻嗅一嗅,感受美酒的芬芳,轻轻抿一口,哥俩好啊五魁首啊六六顺啊”
张璁朗声大笑“对对对。不过我听说现在大明人喝酒也文雅了。几个小菜,湖边河边树荫下一坐,慢悠悠。”
桂萼因为喝酒的脸通红,大声嚷嚷“那都是学的读书人的文气。现在的年轻人,都去学指挥使穿飞鱼服,小孩子学皇上打仗,哎,年轻,年轻”
“年轻的时候可不就是这样说起来我年轻的时候,也梦想穿飞鱼服,可惜啊,那时候的大明年轻人哪有这个胆子也没有猿背蜂腰螳螂腿,现在嘛,肥肚子都出来了。”
“张侍郎你这俊秀模样还嫌弃自己来来来,喝一杯。御赐的飞鱼服,一定有。”
“借桂御史吉言。来,喝一杯。”
大明风气,理学压制下的平和,因为开国皇帝是一个农家娃出身,再怎么折腾皇家富贵,也是平易近人。上层斗啊斗,大明的老百姓只管安居乐业,享受太平生活
太祖皇帝规定不许玩蹴鞠上瘾,可还是连青楼女子都玩得更痴迷。太祖皇帝喜欢喝酒,一代代皇家人都喜欢喝酒,大明人自然更爱喝酒。
大明看似穷,但论起来实际生活水平,对比唐宋元,高出来很多。即使是北方,各式作坊也到处都是,已然形成规模,平易近人的吃喝玩乐中,厨师和酿酒师的身份独树一帜的高雅。
蒸馏酒和冷藏酒的出现和普及,更是引发热潮。从皇家到官员到大户到平头百姓,有空的时候,小酌怡情,喝下两口,生活就是美滋滋。那大名鼎鼎的成化鸡缸杯,就是专门来喝酒用的。
街头巷尾猜拳行令,文人墨客猜字谜,猜灯谜,对对联一旦有人答不上来,就要接受喝酒的惩罚,一种享受的惩罚,自然这酒桌文化,就发展起来。
桂萼和张璁一坛美酒喝完,这交情就上来了,脱去外衫,哥俩好地唱吼。
他们的皇上,很好,超过想象的好。他们的皇上就是有这个胆子,接下来这个激将之法,那他们就给办了
桂萼和张璁做了决定,不光是操办成这个事情,更是两个人的联盟达成。
东西厂将收到的消息递给徐景珩,锦衣卫也送来消息,有关于皇上亲自批复兴王上书引发的一切,锦衣卫指挥使看完,思考片刻,准备分类收好
皇上在书房门口探头,发现徐景珩要起身,小炮弹一般地冲上来,气呼呼的小样儿。
“徐景珩,朕知道。朕自己来办。”
徐景珩瞧着倔强的小孩子,心口一热“皇上要自己来办,臣自然欢喜。”皇上一愣,皇上以为徐景珩会说“皇上你还小,这些事儿有臣来办就好”
皇上不敢相信徐景珩真能不操心这些事情。
徐景珩抱住小小的孩子,语气感叹“皇上长大了,长得这么好,不光知道土地改革的难处,还有勇气要担当起来,臣高兴还来不及。”
皇上眉眼弯弯地笑,皇上英明大度,生来骄傲。
皇上信誓旦旦的小样儿“徐景珩,朕一定办好。”
“臣相信皇上。”徐景珩笑容舒展,弯腰从书桌底下的柜子里拿出来一个上书,“这是桂萼当年的上书任民考,皇上且看看。”
皇上打开。
“臣桂萼叩拜皇上,臣闻仁政必自经界始,今之经界存乎版图。自正统末,天下吏阴坏版图,诸色田土散漫参错,难以检讨
臣久任地方,熟知下情,看到业已推行的均徭法和十段册法的优缺点。均徭法中,户等划分标准不一致,户等一样,实际丁产相去甚远,承担同等的差役。
十段册法,实施其法必须对各户丁粮作彻底清理,在此基础上均分十段,乃能奏效。然而此地十段和彼地十段,丁产很难一致,徭役的负担不均平
臣悉心研究历代赋役之法,认为大唐两税法最合适,各州县的田赋、徭役等等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税制,方便征收税款
臣桂萼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向皇上提出赋役改革意见,取消照黄册派定年份轮役的老办法,以一省之丁粮供一省之役”
下面是徐景珩的总结
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
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推行各府州县是为一条鞭法。”
皇上瞪着这本上书,好似要瞪出来一朵花儿。
皇上记得,桂萼在上奏取消皇庄的时候,说过弘治年间,户部尚书李敏上书,陕西、山西、河北三省,包括山东、河南边区,采用每石一两的算法,以银折粮。免去夏秋两税之际的送粮辛苦,减少中间贪污机会
那个时候,皇上两三岁,还不识字,还不知道什么是皇庄;桂萼参奏张国舅,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内阁阁老们要保住桂萼作为新生力量大家的关注都落在皇庄的土地改革方面,都没大注意。
到后来,大明定下来黄金为金本位,银子为日常货币,礼部尚书毛澄再次提过边镇税银的事情,当时的户部尚书其他官员,都认为这是礼部尚书在找茬儿,几方争吵,就实行下来。
毛澄自然是听指挥使的安排,才有胆子去管到户部。
指挥使一直在准备,要推进这个上书,实现它
皇上抬头,大眼睛亮亮的,眼睛里两个徐景珩的小人影儿,温暖鼓励。
皇上只感觉胸腔热热的,要他想说话,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大声喊“徐景珩,朕一定实现一条鞭法。徐景珩,你好好休养身体。”
徐景珩人在家里做,也能顺势利导地,不着痕迹地引出来宗室们的一出出大戏,从庆成王到蜀王,到楚王、兴王最终引出来这般土地改革,后面还有这样一个大雷。
皇上小眉头微皱,更担心徐景珩无法安心休养。
皇上一天十二时辰,有六个时辰盯着徐景珩衣食用药,干脆除了上朝之外,处理政务也在徐景珩的园子里。
内阁、六部九卿大臣,都叫皇上的架势吓出来一身冷汗。
一亩一亩地丈量湖广土地谢阁老和蒋阁老心里连连叫苦,就觉得徐景珩谋算走杨阁老,果然后来阴谋阳谋一个接一个,太可恨,太可恨。
蒋阁老想起最近因为沿海晒盐引发的明争暗斗,气得白胡子一抖一抖“你说,你说,那徐景珩,是不是连老天爷的三天大雨,他都算计到了”
谢阁老的笑容苦,苦的要哭出来“我也怀疑。可我怀疑有用吗你看我们皇上跟徐景珩学的,用一个杨慎去山西,就叫杨阁老安心呆在南海,拉开架势要退休养老。”
蒋阁老气得头晕“退休退休刘阁老眼看要退休,我和杨阁老也要退休这个内阁,杨一清、王守仁还有那严嵩、桂萼、张璁、夏言都盯着。我还听说桂萼要和张璁联手”
谢阁老真要哭了,真心愁得慌也是真心忙不过来“桂萼和张璁联手,是珠联璧合。还有一个夏言。严嵩擅长单打独斗。但这都是将来。目前来看,暂时还是要毛纪先上来。蒋阁老以为如何”
蒋阁老思考片刻,无奈答应,可他也有忧虑“内阁按照规定,可以有三到七个名额。毛纪上来费宏也当回来。”
谢阁老同意,论手段,毛纪一个压不住严嵩桂萼张璁的任何一个。两个人刚要给杨阁老写信,收到刘阁老送来的信件,刘阁老决定现在就退休致仕,也是推荐毛纪和费宏,并且提议,杨一清也从沿海回来,提前入阁。
一封封书信,从大明内阁处理政务的文渊阁发出去,一个个奏请送到司礼监再送到皇上的手里。
毛纪,目前担任刑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预机务,类似皇上的政事顾问六部给事中,毛纪作为内阁的接任人学习处理政务,没想到他要提前进入内阁。
费宏,在先皇的时候被贬去南京礼部,先皇去世,杨阁老临时调用,现在还在南京,一直在等待机会。
毛纪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和彭泽一样几次备好棺材直谏的人。费宏为官耿直刚硬,为人和善委婉,且善于提拔年轻人,也曾参与平定宁王之乱都是历经三朝的老臣,都有威望能力。
皇上都没有理由拒绝,也不打算拒绝。
这样一来,再加上擅权变有军功的杨一清,刘阁老退下后,内阁就有六个人,正好等王守仁老师从河套回来,作为第七个,齐活。
当然,毛纪入内阁,刑部就不能待了,刑部尚书的人选要再议。
七月中旬的北京城,大明的朝堂上暗潮汹涌,都在盯着皇上和内阁的动作,到底湖广的土地改革到哪一步。皇上想他的王守仁老师,王守仁老师也想皇上。
河套战场,王守仁老师面对达延汗的三子巴尔斯博罗特汗,二十万铁骑压境送来的使者,沉默良久,只有一句话。
“来使请告诉巴尔斯博罗特汗,王守仁和十万将士,为吾皇,为大明,誓死守住河套,一步不退寸土不让”
河套的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皇上态度坚决,调兵谴将,回信给巴尔斯博罗特汗朕的大明一亿三千人全上战场,河套寸土不让。
南海,杨阁老收到北京发来的一封封信件,长长地叹一口气,徐景珩啊徐景珩,原来你在这里等着,你咋不能耐地蹦跶上天那你
杨阁老不用问也知道,魏国公一定会在他回北京之前离开北京。
“魏国公也是一个无赖。”杨阁老心里念叨着,气啊,气得心口疼。可杨阁老又无可奈何。无他,南海的各个摊子刚刚铺开,形势大好的关键时刻,杨阁老不能提前回京。
邓继坤、常绍那几个年轻人收到北京的来信,一个个的特别乖巧,看得杨阁老更生气,气得饭也吃不下。
杨阁老的信件发到北京,皇上只有忒无赖的一句话,湖广的土地改革乃是两位宗室亲王的心意,朕答应之。湖广之地乃未来种植红薯旺地,土地改革利国利民最后备注,朕要和巴尔斯博罗特汗的二十万铁骑打架。
巴尔斯博罗特汗气得暴跳如雷,却是按住二十万铁骑不敢轻举妄动。
杨阁老收到皇上的来信,差点没吓晕过去。杨阁老也顾不得湖广了,二十万铁骑,万一河套没守住,宣府和大同失守,大明就要再来一次英宗时期的北京保卫战皇上这是要捅破天,